标题:甘肃省优秀教师孙扬同志事迹
作者:
日期:2014-09-07 20:30:04
内容:

孙扬,男,汉族,1968年12月出生,甘肃环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环县一中语文高级教师。大学毕业后先后在环县三中、山城初中任教,1999年调入环县一中担任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从教二十多年来,他挚爱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特别是身患癌症后,仍以豁达的心境、惊人的毅力,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2012年5月20日,孙扬同志因患胃癌晚期、双肾功能衰竭医治无效,离开人世。

孙扬同志身前先后被环县一中评为课程与教学工作先进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连续三年获校级教学工作先进个人,1997年、2010年分别被环县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教师”“模范班主任”,2012年9月,庆阳市委授予孙扬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2年10月,省人社厅、省教育厅追授孙扬同志为甘肃省优秀教师称号,授予“园丁奖”,并从甘肃省教师奖励基金会基金中奖励人民币5万元。省教育厅党组、省高校工委决定,在全省教育系统广泛开展向孙扬同志学习活动。

一位教师的病榻绝笔

——追记甘肃省环县一中语文教师孙扬

“亲爱的同学们,我虽被病魔暂且击倒,却时刻祝愿高考前的你们信心十足,欢快而勇猛地冲刺;我虽暂且如一株病树,却迫切守望生龙活虎的你们在这美好的春天灿烂盛开……”这是4月16日,甘肃省环县一中语文教师、09级理科一班班主任孙扬,饱蘸真情的病榻绝笔。在今年高考中,孙扬的学生马琳、许婧分别以甘肃省理科21、24名,庆阳市理科前两名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全班69名学生中,64名超过一本线,另外5名也过了二本线。可是,孙扬却没能和学生们分享成功的喜悦。

2012年3月,孙扬被诊断为胃癌晚期、双肾功能衰竭。5月20日,高考前的第17天,孙扬带着对教师职业的不舍和期待、带着对学生的思念与祝愿、带着对家人的深爱和牵挂,被病魔夺走了44岁的生命。

孙扬在病床上写给理科一班同学们的信,信的结尾处,字大小不一、结构松散,可是每一笔一划,却都凝结着孙扬对学生深深的思念和祝福。

学生眼中他更像父亲

孙扬1992年毕业于庆阳师专(今陇东学院)中文系,1999年从环县洪德乡山城中学调入环县一中。作为一名教师,孙扬不仅凭着良心来教书,更是捧着自己的一腔热血,来浇灌那些黄土高原上的幼苗。

当年的一碗红糖水,至今还温暖着学生谢正宝。今年三月,孙扬在北京看病期间,谢正宝跑前跑后,照料着孙老师,医生都以为他是患者的家人。谢正宝是孙扬在山城中学时的学生,当年的穷娃娃,现在已经在北京开起了公司。读初中的时候,一次感冒,孙老师给他买了感冒药,泡了红糖水,学生宿舍太冷,孙扬就让他住在自己的宿舍养病,孙老师则和别的老师挤着住。

“他更像个父亲。”理科一班学生杨茜流着泪说:“孙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常常在不经意间流淌着,很多细微的地方,家长都想不到。天冷了他会告诉同学们加些衣服,冬天他会提醒在校外住宿的学生小心别被煤气打了。”当杨茜以优异的成绩被复旦大学录取时,杨茜的爸爸叹了口气,“如果孙老师在,他会比家长更高兴。”

理科一班有一半农村学生,孙扬怕他们吃不好饭,就经常把学生叫到家里。“‘你姨天天做饭都剩着呢,你们来吃就是了。’怕学生有压力,他就故意这样说,其实都是特意给学生做的。”孙扬的妻子殷丽告诉记者。

作为语文老师,孙扬用认真备课和他的才华,让学生享受每一节课,他更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批改作文。“每篇作文都会认真批改,有时候评语会写满一页。”孙扬的学生和同事都说,学生的成绩,是孙扬用一点一滴心血,浇灌积累得来的。

孙扬,就像慈父一样,用他的爱温暖、滋润着学生。孙扬用真爱,换来的是学生们的真情。5月21日,孙扬的追悼会。要不要让理科一班的同学参加,在环县一中校长张克裕的心里有些纠结:马上就要高考了,他怕影响学生的情绪,但作为孙扬的领导和同事,他更是满怀惋惜和悲伤。“见孙老师最后一面远比高考重要。”学生们的请求让人无法拒绝。

追悼会上,上海、拉萨、深圳、长沙、兰州……孙老师的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理科一班和其他班的同学也来了,学生们戴着小白花,排着整齐的队伍,抬着花圈,眼里噙满泪花,陪着他们慈父般的老师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画出来的病榻绝笔

4月16日中午,理科一班班长杨刚应约来到环县人民医院孙扬的病房。“坐在老师的病床边上,老师拉着我的手哭了,哭的很伤心,他说很想念同学们。”临走前,老师给了我一封信,要下午班会上给同学们念一下,给了我们班600元钱,给他代课的理科四班660元,作同学们春游的费用。“‘以前答应同学们一起出去玩,也没去成。’老师的声音很微弱。”

“亲爱的同学们,我虽被病魔暂且击倒,却时刻祝愿高考前的你们信心十足,欢快而勇猛地冲刺……我们只是在有准备地等待丰厚的收获而已……‘五一’可集体春游一次,带上相机、泉水、可口可乐和微笑……”下午的班会上,杨刚念孙老师的信时,肃穆的教室里同学们泣不成声。

这封信,孙扬从15日开始写,16日早晨才写完,信的开头字迹还算工整,但已远不如平时有力,到结尾,字大小不一、结构松散,可是每一笔一划,却都凝结着孙扬对学生深深的思念和祝福。

“到最后,他已经没有力气写了,躺在病床上,都是把纸放在手上画出来的字。”孙扬的妻子殷丽哽咽着说。

实在、憨厚得让人心疼

贾学洲是孙扬的高中同学、大学系友,在贾老师的心中,孙扬“实在、憨厚得让人心疼”。病重期间,他对学校、同事、同学表达最多的是歉意:“对不起:“得了这个病,影响工作了”;“我得病期间,大家干的多,我能干了,就多干点”;“同学们高考最关键的时候,我没能陪在大家身边”。

孙老师尽管家里经济困难,但把钱看得很淡,还经常接济家庭困难的学生。“几年也不见孙老师穿件新衣服,那点班主任补贴,远不如花在学生身上的多。”学生杨茜说。

孙老师待人热情,从不拒绝别人,别人开口,他只要能帮的,肯定会帮助。“我有一次要找临时工,但不知道哪里有,他听说后就去帮我找来了。”陈仲明老师说。

孙扬真诚对待学生、同事,他甚至还会用真诚和宽容对待伤害过他的人。

贾学洲告诉记者:“有一次,殷丽的手包在家门口被某中学的学生拿走了,包里有殷丽的首饰、现金、存折,当时报了案,拿包的中学生去银行取钱的时候,被摄像头拍了下来。孙扬坚持说服了妻子,没再追究。孙扬的理由很简单,娃一生的前途更要紧。”

留下太多的牵挂

孙扬走了,留下了80岁的奶奶,60多岁种田的父母,没有工作的妻子,还在读书的儿女。孙扬是个孝顺的儿子,在县城工作,平时不能照顾父母,就经常利用周日回洪德乡梁岔村帮父母干活。2010年暑假,洪水冲毁了山路,驴子拉车都走不成的路,孙扬硬生生地把400多捆麦子从地里背了回来。

在北京看病期间,母亲给孙扬的妹妹孙玉霞打电话:“能看就看,看不成,就把人给我带回来,让我伺候一段时间。”孙扬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60多岁的父母无法掩饰内心的悲伤。孙扬开着玩笑鼓励母亲:“打起精神嘛,我要一个健康、坚强的妈妈,我要你活到80岁,娶上孙媳妇,奶奶都80岁了,你还年轻呢。”

妻子殷丽是个弱小的农家女子,在孙扬的眼里,她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我不行了,留下你可怜的,可怎么办。”提起孙扬对她说的话,殷丽泪流满面。“他几次都想对我说些什么,但犹豫之后,就都没有说,他怕我承受不了。”

孙扬曾对朋友说,他是最不合格的丈夫,也是最不合格的父亲。他对妻子殷丽说,把这个班带好就歇歇,顾顾家里,把儿女也好好培养一下,但病魔没有给他时间。

女儿孙辰筱是山东淄博万杰医学院的学生,在孙辰筱的眼里,很长时间,父亲只是个尽职尽责的老师。父爱,要靠她在回忆中细细体会。

“爸爸每天早出晚归,只有吃饭的时候能见到,曾经想,更愿意是他的学生而不是女儿。追悼会上,那么多的老师、学生都来给爸爸送行,那时候才更真切地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人能活到这个份上,够了。”孙辰筱眼里噙着泪水对记者说:“爸爸给我只留了8个字‘做人、学习、求真、务实’,爸爸常说,读书不好,可以通过以后的努力去弥补,但人必须做好,我会沿着父亲指给我的道路走下去。”

(本文作者系光明网记者 宋喜群)

爱心化雨润桃李 忠诚从教铸师魂

孙扬,男,汉族,1968年12月出生,环县洪德乡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中学高级教师。1990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环县三中、山城初中任教。1999年调入环县一中,一直担任高中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由于他勤于钻研,善于创新,教学方法独特新颖,很快成长为我校语文教学的骨干,被选拔为年级备课组组长。从此,他以更大的热情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在我校工作的13年中,5次担任语文高考辅导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4年所带的理科(10)班本科升学率达到85.6%;2006年他所带的文科学生齐永峰考入北京大学;2007年他所带的文科(5)班有3名学生高考成绩进入全省文科前100名;2009年所带的理科(1)班高考语文成绩比庆阳市平均分高出8.92分。13年来,在他和同学科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语文高考单科成绩,始终高于全市平均线,稳居全市前列。经过多年高考辅导工作的历练,孙扬同志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加上他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因此,深受学生的欢迎和社会的好评。但是,孙扬同志深知“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道理,所以,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他以自己一贯谦逊随和的态度,积极主动指导年轻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在他的帮助指导下,黄波、刘燕、殷巧燕、祁宝军等同志已逐渐成为我校新一代语文教学的主力。但是作为一个优秀的一线教师,孙扬同志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总是在不断的学习、探索、总结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总是广泛涉猎语文教学改革的新信息,总是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新路子,使自己的教学既立足教材、立足课堂,又走出教材,走出课堂,面向社会,面向生活;既瞄准高考,积极备考,又着眼长远,注重素养。同时,作为班主任的孙扬同志,又深深懂得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授业”“解惑”,更在于“传道”,而自己的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他在班级管理和教学活动中,始终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对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教育影响,他的学生在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完成知识储备的同时,也实现了道德素养的提升,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在我校工作13年来,8次获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2次获县级“模范班主任”称号。早在2004年,环县一中建校50周年庆典进入紧张筹备阶段的时候,孙扬同志就以他厚实的文字、文学功底,主动承担了《环县一中校史》的部分编写工作和三栋教学楼的命名工作。在史料短缺、时间仓促的条件下,孙扬同志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学校交给的这一历史任务,为环县一中五十华诞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环县一中三栋教学楼有两栋的楼名是由孙扬同志命名的。由于长期忘我工作,孙扬同志积劳成疾,不得不暂时离开他挚爱的讲台和学生,前去就医,即使在这时,他的心一刻也没离开过学生和工作,仍往来于医院和学校之间,为学生辅导,找学生谈心,批阅试卷,分析成绩;今年3月,在诊断出身患癌症后,他仍以豁达的心境,惊人的毅力,与病魔作顽强斗争,仍心系学生,情牵高考。但是,令我们非常遗憾的是,在距离今年高考仅剩17天时间的时候,孙扬同志因胃癌晚期、双肾功能衰竭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年仅44岁。

2012年6月21日,甘肃省高考成绩公布,孙扬同志所带的高三理(1)班学生在今年高考中创造了环县一中有史以来最优异的成绩:全班69名学生高考成绩全部高于全省二本分数线,其中64名学生成绩高于全省重点线,两名学生分别以664分、662分的高分位居甘肃省高考理科第21名和第24名、庆阳市高考理科第一名和第二名,双双被清华大学录取。除此之外,浙江大学录取1人,复旦大学录取1人,同济大学录取2人,四川大学录取2人,中山大学录取1人,武汉大学录取1人,上海交通大学录取1人,北京理工大学录取3人,……最终,全班69人全部被全国各高等院校录取。

这一令人振奋的成绩和孙扬同志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学生的关爱备至、对工作的高度负责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很快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相继做出了向孙扬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向孙扬同志学习活动:

庆阳市委、市政府于9月10日追授孙扬同志为“全市优秀党员”;庆阳市教育局于7月18日追授孙扬同志为“全市优秀教师”;环县县委、县政府于9月5日追授孙扬同志为“全县优秀教师”,并给予孙扬同志高考特别奖5万元的奖励。早在孙扬同志病重期间,县委书记王谦、政府县长何英禅、县委宣传部部长刘永杰、政府副县长李聪等领导,环县教体局、环县一中全体领导及大多数教师先后到县医院看望慰问。孙扬同志去世后,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吴德刚,省长助理、庆阳市委书记夏红民,市委宣传部长黄正军,市政府副市长辛刚国,环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等,先后看望慰问孙扬同志的家属,为他们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中央、省、市、县各级媒体的记者,纷纷前来采访。至今已有12家媒体通过报纸、杂志、电视报道了孙扬同志的先进事迹。环县一中积极响应各级党委、政府的号召,开展了举办宣传栏、举行座谈会、个人教育教学能力展示、撰写纪念文章、心得体会等一系列向孙扬同志学习的活动,在全校迅速掀起了人人写心得,个个谈体会的向孙扬同志学习的热潮。最近,甘肃省教育厅、人社厅联合命名孙扬同志为“省级优秀教师”,甘肃省园丁奖,奖励奖金5万元,并向国家教育部上报了孙扬同志的先进事迹和有关情况。

孙扬同志的逝世,带给了我们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回首他短暂的人生经历,捡拾他跟我们共同战斗的细节,我们发现,孙扬同志的事迹,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天动地,除了“平凡”一词,我们很难找到更为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他,概括他,评价他。然而,正是有了像孙扬同志这样甘于平凡、默默奉献的教师团队,环县一中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环县教育事业才有了今天的辉煌。孙扬同志是具有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和不畏困难的挑战精神的环县一中教师队伍的代表。孙扬同志的感人事迹,是环县一中精神的具体体现。作为孙扬同志生前的同事、同行、挚友,我认为,孙扬同志精神的核心就在于他没有把教学当成一种谋生方式或手段去应付,而是当作一种事业去追求,去奋斗;他没有把学生当成成就自己的阶梯或工具,而是甘为人梯,竭尽心智去成就每一个学生;他没有凭借自己的名望追求学生及其家长的任何回报,而是省吃节用,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去接济救助贫困学生;他没有以自己的工作业绩向组织提出过任何哪怕是合理的要求,而是谦逊的认为自己得到的太多,付出的太少。一言以蔽之,他把生命交给了使命,把忠诚赋予了职责,认真做事,诚实为人,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无私无我,无怨无悔。而这,恰恰是他的高尚之处,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爱心化雨润桃李,忠诚从教铸师魂。孙扬同志虽然被病魔夺取了年轻的生命,却用自己的爱心和才智为一批批学生插上了奋飞的翅膀。他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却在我们心里竖起了一块不朽的师魂之碑!

(本文作者系环县一中办公室主任 郑广钧)

学生在他心里最重要

不知不觉中,我的同事孙扬老师离开我们已经有一百多天了。病魔能吞噬一个人的生命,但时光带不走感人的事迹,岁月不会磨灭高尚的精神。孙扬老师永远活在学生心中,活在环县一中老师心中,活在环县人民心中。

早在2010年8月28日,孙扬老师因胃出血请假。仅5天后,他便返校上班。家人、领导和同事都劝他好好休息,坚持治疗,可他坚持说,自己的病不要紧,可以边上班边治疗。

2011年10月30日,孙老师再次因胃出血请假,前往西京医院住院,不久回到环县人民医院住院。病情稍微缓解后,他又要求上班,担心请假影响即将高考的学生。这一次,学校没有同意他的请求。但他却利用治疗之余往返于医院和学校,给学生批改作文,找学生谈心,还专门给学生开班会分析成绩。

2012年2月26日新学期开学,孙老师再三坚决要求上班。家人亲朋同事都劝他安心治疗,孙老师对爱人说,国内其他名校都有他的学生,唯独清华没有,今年这个班能考几个清华,等这班学生毕业了,他就申请不再当班主任了。学校经过研究,只安排孙老师继续担任高三理(1)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3月4日高三模拟考试结束,高三语文组的同事劝他休息,不要改卷了,可孙老师却说前几次模拟考试自己没改卷,这回要多改一些。3月5日他伏案阅卷时,龚建立老师用手机给他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孙老师唯一的一张工作照,现在被多家媒体转发。

2012年3月13日,因胃部多处溃疡,孙老师才不得不请假前往兰州治疗,后转到北京肿瘤医院。两地的诊断结果异常残酷:胃癌晚期,双肾功能衰竭,无法化疗!无奈之下,孙老师只好回到环县人民医院静养。

得知孙老师病危的消息,高三理(1)班的学生多次请求去医院看望,孙老师都婉言谢绝,说自己的病不要紧,不要来看了。其实,孙老师最担心的是,高考在即,学生一旦知道他的病情会前来看望而分心影响学习。

无情的病魔即将吞噬孙老师年轻的生命,有情的人们纷纷牵起手来。环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环县教体局全体领导、环县一中全体领导及教师,他们先后前往医院看望并送去慰问金;环县电信局、环县人民法院、环县一中全体职工、孙老师高中及大学时的老师同学、孙老师的学生,他们纷纷自发捐助;环县人民医院为方便孙老师静养,在病床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为孙老师安排了单间病房……

然而,这一切,都没能挽回孙老师年轻的生命。他留下了80多岁的老奶奶和60多岁的父母,留下了没有任何经济收入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带着无限的牵挂和遗憾,于2012年5月20日离开了人世。

这一天,距离2012年高考仅剩17天。

在孙老师的教学生涯中,每接到一个新班,孙老师都能在一周内叫出所有学生的姓名,并利用课间、晚自习前或周末同学生交流,全面了解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今年考入浙江大学的吕文军说:“想起当初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孙老师,便只有说不完的尊敬和感动。还记得刚上高中时,我们都还轻狂,只懂得玩,只懂得闹,看小说,上网,就是不知道好好学习,为此,孙老师挨个和我们交流。”这样的交流,短则几分钟,也往往在不经意间便是几个小时。正是这样的交流,改变了许多学生的命运。现在武警某部工作的李国虎在2004年高考前夕,以家中有事为借口请假,代表环县去西峰参加篮球比赛,孙老师得知真相后,担心参赛影响了李国虎的高考,便坐班车到西峰,说服并带他回校。

正因春风化雨般的关爱,学生在背地里亲切地叫孙老师“老孙”。可能别人觉得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其实,这是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当作知心朋友。学生进步了,孙老师比学生还高兴;学生退步了,孙老师比学生还着急。复旦在读博士张佰隆回忆孙老师时说,自己很幸运,在那个青涩幼稚而又虚荣自卑的年纪,遇上孙老师这样一位好老师。他在课堂上很严厉,但在生活中,非常和蔼,跟学生能打成一片,学生都很喜欢他。

默默无闻,埋头实干,把事当事干,不计较不抱怨,是孙老师的做事风格。孙老师经常面改学生的作文,自费办班刊《摆渡》,学生担任社长,他参与撰稿和编辑,做忠实的摆渡人。课堂上,他深入学生,和学生共同学习;课外,他深入钻研教材教法,不断给自己“充电”;课余时,他深入学生生活,同学生交流。他因忙碌而充实,因充实而快乐。即使是学校安排的教学以外的工作,他也能默默承担而不抱怨不误事。环县一中建校五十周年时所编写的《环县一中校史》中的第三章就是孙老师写的;学校三幢教学楼中的“明德楼”“钟秀楼”的楼名及寓意也出自孙老师之手。给环县皮影艺术节撰写主持词,为学校及县上的各类演出写剧本写串台词,开学典礼及高考动员大会代表教师发言,参与编写校本教材,这些好多人都干不了或嫌添麻烦的事孙老师都会做得很好。

在孙老师看来,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理解,一种感化,一种同舟共济,他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关爱学生,甚至宽容伤害过他的学生。2005年高考前夕,孙老师的爱人因照顾年幼的女儿,把手包放在家门口的墙头上,几分钟后去取时手包已不翼而飞。包内装有结婚首饰、孙老师工资存折和几百元现金,价值四五千元。对要用工资养活一大家人的孙老师来说,四五千元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当时虽报了案,可当孙老师在银行的录像里确认出拿存折的取款人是一名在校学生时,他放弃了追究。他说,丢失几千块钱事虽大,却没有这名学生一辈子的前程大,或许学生拿手包是因家境不好呢。

学校不要求高三学生上早操,但孙老师一直坚持陪自己带的毕业班上早操,理由很简单也很实惠:学习紧张更需要锻炼放松。为此,其他班的学生羡慕不已,许多同事反对甚至讥讽,可孙老师坚持不懈。晚饭后常和学生一起打一阵篮球,大汗淋漓的运动中,亲师信道的实践默默成长。

现在深圳上班的马盼盼深情地说:“刚上大学的时候还经常跟老师打电话,大二有了电脑之后开始聊QQ,我经常会去他的空间留言,他也一直叮嘱我要照顾好自己,大四的时候我家里出事,他还发邮件过来要我照顾好自己,我倒是没怎么亏待自己,只是老师没有把自己照顾好,那个QQ头像再也不会亮了……”

在孙老师大女儿孙辰筱眼里,爸爸早出晚归,她和爸爸在一起的时间远没有学生多。但在她心里,爸爸爱家爱子女,也挚爱学生和工作,有时候她更愿是爸爸的学生,爸爸是她最尊敬的人。2012年4月上旬孙老师病危,孙辰筱特意请假从山东淄博赶回来看望,临走时,家人都劝孙老师给孩子们说点什么,孙老师深情地告诉孩子们八个字:做人,学习,求真,务实。这八个字是孙老师留给子女最珍贵的财富。

在学生心里,孙老师如师如友,更像父亲。现在环县水利局工作的王治平,上高中时曾一度因家庭困难思想波动,学习退步,孙老师给他资助学费并耐心引导,给他以莫大的精神安慰,他工作后才还上孙老师帮他的学费。孙老师病危时,学生耿廷彦从拉萨赶回来看望,在此之前,他已经委托父母看望了孙老师。正是孙老师当年的资助,让他鼓起勇气完成了学业,因此,耿廷彦一直把孙老师叫“干爸”;孙老师病逝后,他专程从西宁赶回安葬。学生徐志秀复读时丢失了学费,孙老师慷慨解囊并在班里组织义捐,帮她渡过了难关,她在上大学时给孙老师的信中写道:“老师,不知您信不信,您给学生的不只是师生情,您更给了学生父母般的爱,真的,在我的眼里,爸爸虽不在,但有一个父亲形象就在身边。”

在孙老师心里,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学生病了,他会带点小礼物前去看望或组织同学探视;一次查看宿舍时,他发现一名学生铺着破旧的床单,便悄悄买来床单换上;为了让家庭困难的学生李钰珍有一个更好的自学环境,他在家里免费为她腾出一间房子;2004年考入四川大学的文冰、长安大学的郑海峰、兰州大学的慕国强等同学家庭特别困难,他跑到团县委给每人争取了200元的救助;近年救助困难学生的渠道多,他不怕麻烦,不怕求人,积极为贫困学生求助奔波。叫班里的住校生到他家里改善生活,给学生衣物等,更是孙老师常做的事情。

在孙老师心里,学生最重要。孙老师父母都在农村,年逾花甲,爱人没有工作,孩子正在读书,他每月的工资就是全家人的依靠,但他经常十元、百元、甚至千元地接济困难的学生。多年来,他接济过的学生就有40多人。当学生们得知孙老师病危的消息后,纷纷从全国各地赶回环县探望,自发组织捐款,他们多希望孙老师能重新站起来,给他们上课,和他们谈心,同他们聚会……

孙老师在病危期间,曾含泪对高三理(1)班班长杨刚说:“我对不起大家,在大家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躺在这里。”2012年4月15日,他要家人给他准备纸和笔。在病榻上,他忍着病魔的折磨,给高三理(1)班的学生写了一封信,从九个方面寄语学生,万般牵挂,语重心长。信中写道:“亲爱的同学们:十分想念……我虽被病魔暂且击倒,不能起床,却时刻祝愿高考前的你们信心十足,站稳、立直,快乐而勇猛地冲刺……我虽暂如一株病树,却迫切守望生龙活虎的你们在这美好的春天灿烂盛开……结出累累硕果。你我一体,梦想成真!大考月余前,老师希望大家谨记以下要点:一、坚定信念,乐观开朗。我们只是在有准备地等待丰厚的收获而已。二、讲究方法,不能蛮干……三、劳逸结合,加强锻炼调适……”最后特别强调“为师不能面解为憾”。随信捐出1260元钱,让学生周末春游,调适心情,减轻学习压力,并叮嘱春游时一定要“带上相机、可口可乐和微笑”。4月16日是星期一,下午有班会课。当班长杨刚给同学们读信时,全班同学泣不成声。善良与真诚融会的灵魂常常忘我,这正如《甘肃日报》新闻部主任、原环县一中语文老师尚德琪在《孙老师,你好好休息吧》一文中所写的:“他才44岁,他一定觉得自己还年轻,还精力旺盛,还会有更好的工作状态,所以,在他有病的时候,他不把病放在眼里;在他病重的时候,也不把病放在心上。所以,在他有病的时候,他还要坚持站在课堂上;在他病重的时候,他心里还一直想着课堂。”

孙老师去世后,还有近十万元的负债,这是他买房时的借账。但孙老师很少因拮据而不安,他在环县一中工作的13年间,很少给自己买衣服。2004年夏天买的一件红色的体恤衫几乎是他这些年夏天的“护身服”;2005年环县一中校庆时发的一身西服,几乎是他出差或聚会时的专用服装。孙老师节俭但不吝啬,他身上有农民的朴实厚道,也有古道热肠的豪侠之气。他的老家在洪德乡董沟门村梁岔队,自然条件极差。每年的寒暑假及许多周末他都要回老家帮父母干活,虽很累而不叫苦。2010年暑假,洪水冲毁了山路,驴驮都走不成的路,孙老师硬是把400多捆麦子从地里背了回来。孙老师清楚山区孩子成才的艰辛,在孙老师的心里,他多希望山里的孩子能从山里走出去啊!因此,学生没有学费,他掏腰包;学生没有床单,他悄悄买下递给;为使学生有更好的自学休息环境,他免费将家里的房子腾出一间;为使学生能顺利入学,他不顾别人的白眼,奔走呼告,热心募捐……

“我了解孙老师,他绝对不是为了利益在教书。”复旦在读博士张佰隆对孙老师的解读恰到好处,“每次考试都奖励有进步的同学,进步最大的同学给一等奖,进步较大的同学给二等奖。而且,每次都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抽出百十来元奖励同学。”张佰隆永远记着和恩师之间的一次心灵沟通:那是2008年暑假,他专程看望孙老师,师生二人谈及幸福——

“孙老师,你觉得自己幸福不幸福?”

“幸福。因为我的努力,老人能有安稳舒适的晚年,孩子能快乐读书,老婆可以帮我料理家庭。因为我的努力,学生学习进步,考上大学。我觉得很幸福。”

在孙老师的幸福观里,有亲人、有学生,唯独没有他自己。他最大的幸福体验,来自他的学生。他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幸福创造者,他因创造幸福而幸福,他要努力让他们生活得更好。

为此,孙老师苛求自己,甚至苛求自己的身体。

为此,孙老师燃烧自己,直至蜡炬成灰。

(本文作者系环县一中生物教师 郑建军)

我心中最可敬的人

5月21号虽然已经过去五个多月的时间了,但我的思想,我的情感仍然停留在五个月前那个令人伤痛的日子里。在低沉的哀乐声中垂首默立,任五月的泪水和雨水交汇。认识的,不认识的;干部还是农民;老师还是学生;近在咫尺的,还是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们都汇聚在小区的院子里,向感动他们的、令他们牵挂的人——孙扬老师做最后的道别。

我原以为,参加完追悼会,会使我的心情平复一些;但时至今日,悲伤的感情不但没有消减,反而越积越重,压在心里,让我这个既是孙老师学生又是孙老师同事的特殊身份的人心情格外沉重。孙老师短暂的一生,在别人看来——忙碌、清贫、辛苦,但他无怨无悔,觉得充实而幸福。

在孙老师身上,既有淳朴善良的高尚品质,又有宽厚仁慈的感人美德。他,率真热情,乐观开朗;他,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他,真正称得上是良师益友。

2003年8月底,我调入环县一中。按照惯例,学校给每位新入校的老师安排一位同学科的中高级教师做指导老师,于是,我很幸运地成为孙老师的“弟子”。

记得第一次去见孙老师时,他正在批改作文,一看到我就热情地叫我坐下。因为我是第一次给高中学生上课,所以觉得压力特别大。就对他说了自己初来乍到的顾虑和胆怯,他听后和蔼地说:“谁刚来都一样,我当初也是从初中学校调进来的,现在都做指导老师了。踏实一些,认真一点,多问一些,自信一点,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现在回想起来,这些看似平淡而朴实的话语,给了那个时候的我莫大的鼓励。在环县一中,所有新进校门的老师都有一堂汇报课。他就嘱咐我备好了教案去找他,可因为我刚进校门,杂事很多,迟迟备不好课,等到备好了教案,距离上课的时间已经很近了;又因为早听说了他的严谨,怕教案被他看过又要重新改写,就避开他,匆匆忙忙上了课。那一堂课上得其实不算失败,但孙老师却为此自责了很久。下课后,他在教室门口等我,然后和我一起到教研组,给我指出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之后还满怀歉意地说:“你刚进校门,环境生,我应该主动找你才好。那样,你就可以把课上得更好一些。第一堂课汇报课,对你们新入校的老师非常重要。”这件事过去近十年了,但现在每每回忆起来,我都觉得非常内疚。在以后的教学中,凡是有疑惑的地方,我就会主动找他询问,无论他多么忙,都会立即停下手里的工作,帮我解决问题。有些时候我打电话过去,他正忙,就让我等一会,然后不久就会回电话过来,细心地询问,耐心地解答,这样的辅导持续了三年,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除了教学上的,还有生活中的。

他就是这样一个平易可亲的人,他的热心、真诚、朴实会让你在和他交流时觉得特别踏实,你尽可以对他诉说你所有的困难——工作中的、生活上的,而不必担心会被轻视、取笑,并且总会获得帮助、安慰与鼓励。很多时候,你觉得他不仅是一位可亲的同事、可敬的老师;他更是一位温和的兄长、仁慈的父亲。

在孙老师眼里,教书不仅仅是个职业,更是个事业。而这个事业的核心思想就是爱,就是润物无声,春风化雨。

孙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在不经意之间默默流淌着,渗透着,延伸着;一个个,一届届……他常说:“不为挚友,难为良师。老师和学生在学业上是师生关系,在生活上是亲人关系,在平时是朋友关系。”很多细微的地方,家长都想不到,但他会想得到;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其他老师可能做不到,但他能做得到:天冷了,他会告诉同学们添加衣服;冬天他会提醒在校外住宿的学生,防止煤烟中毒;学生生病了,他会前往家里看望安慰。他曾多次骑自行车到几十里上百里路外的学生家里探访,他曾多次到学生家里动员辍学的学生回校读书,他曾多次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那些贫困的学生,隔三差五把他们叫到自己家里吃饭……他的心里,装的全是学生,学生的事,都是至关重要的大事。

平时,学生的一个哈欠,一个情绪低落的眼神,一个无精打采的动作,都能引起孙老师的注意。何磊是2012届高三理(1)班学生。一天午饭时,他刚在学校食堂坐稳,孙老师就在他的旁边坐了下来。何磊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早自习上的几个哈欠,竟没能逃过班主任的眼睛,还把班主任引到了食堂。师生俩边吃边聊,孙老师对他讲了许多熬夜的坏处,嘱咐他学习时一定要注意身体。据今年以高考成绩614分被复旦大学录取的高三理(1)学生杨茜回忆。高二后半学期的一天,她下晚自习回家,路上遇到了孙老师。孙老师就和她边走边谈,当孙老师得知她每次回家都要走将近半小时的路程时,就建议她骑自行车上下学。孙老师告诉她,高中学生功课紧张,一寸光阴一寸金,骑车能节省出很多时间。其实,每接到一个班,孙老师都会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单独交流。这样的交流,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小时。正是这样的交流,缩小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意,也由此改变了许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

在孙老师的人生字典里,对爱有各种各样的诠释:挚友的,兄长的;严父的,慈母的;而每一种诠释,都有许许多多的例子来佐证。

我这里再说说一直被一中师生传诵的几则事例:2005年初冬,学校组织各个年级开展学生篮球比赛。当时,其他班级的同学在打球时喝的都是矿泉水,但孙老师觉得打篮球会使学生体内的盐分流失严重,就给运动员买了有盐分和糖分的饮料。他还怕运动员打球打热时喝凉饮料对身体不好,就在家里把饮料温热,包在自己的棉大衣中,跑着给学生送到篮球场上。当时就有其他的老师看到,孙老师抱着件棉大衣向操场跑,最后才知道,他是给学生送刚刚热好的饮料。这件事情,让知情的老师和学生都觉得心里暖暖的。

2008年,孙老师班上一个学生偶然染上了赌博的坏习气,为了帮他戒掉赌博,孙老师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工作。他每天找这位学生谈心,耐心细致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和他的家人取得了联系。可当孙老师看到那位同学的母亲衣衫破旧,甚至在深秋还穿不起一双袜子时,就拿出50元钱,让这个学生先为他的母亲买一双袜子。当时,学校要把这个玩赌的学生从重点班调到普通班去,孙老师顶着学校的压力,硬是没有同意。因为他知道,一旦这个学生被调出重点班,很可能就会自暴自弃,毁了前程。他的爱心终于使这名同学深受感动,下决心改掉了坏毛病,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后来,考上了大学。

在孙老师的道德境界中,师爱是非常深厚的,是一种博大的爱,他行为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

2007年,我和他同带高三,当时我们都是班主任,他带特尖班。学校规定高三年级不上早操,统一6点20分检查人数,然后组织学生吃早餐。可孙老师总是每天6点钟就准时来到教室,检查人数、整队,带学生到操场上早操,然后才让学生去吃早餐。一部分学生心生埋怨,一些家长也心疼孩子,不理解他这一做法。我得知这些情况后,想着他真是出力不讨好,就找到他,劝他不要继续上早操了。谁知他竟毫不在意地对我说:“你不知道这个班的孩子学习压力有多么大,早晨锻炼一会,对他们很有好处。只要能让学生真正受益,至于说什么都不重要。”后来我才知道,凡是他带过的毕业班,一直都在坚持上早操,从未间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孙老师多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而且多次带尖子班、特尖班。现在全国知名大学几乎都有孙老师的学生。他们有很多已经走向工作岗位,遍布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有的还在国外深造、工作。多年来,他们经常通过各种方式向孙老师问候、关心,表达对孙老师的感激之情。特别是在得知孙老师得病之后,他们进行了一场爱心大接力……打问病情、联系医院、募集资金,纷纷从西藏、广州、上海等地回来探望。

今年三月,孙老师在北京看病期间,已经在北京开办公司的学生谢正宝,开着自己的车跑前跑后,无微不至地照料自己的老师,以至于连医生都以为他是患者的家人。谢正宝不能忘记,在他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患了感冒,是孙老师给他买了感冒药,泡了红糖水。又因为学生宿舍太冷,孙老师还让他住在自己的教师宿舍养病,而自己则和别的老师挤着住。当年的这一碗红糖水,至今还温暖着他;当年在孙老师办公室养病的那些日子,让他永生难忘。

这就是孙老师,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

我们最不愿意提及,也是最伤心的是孙扬老师离去前的那些日子。2012年3月13日,孙老师因胃部多处溃疡,疼痛难忍,实在无法坚持上课,才请假外出治疗。临走时他还念念不忘学生,并把高三理(1)班班长杨刚叫到办公室,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交给杨刚,叮嘱说,电脑里面有他收集的一些作文资料,利用班会课给同学放放,还有些歌曲、电影,在课间给同学们放放,调节一下学生的心情,并叮嘱杨刚作为班长一定要带领全班同学搞好学习。此时,孙老师已胃痛的连腰都直不起来,额头上出现了豆大的汗珠,是杨刚亲自把孙老师搀扶着从教学楼四楼下到一楼,并送到大门口。杨刚同学一说起孙老师那次对他的托付,就泪流满面,难以相信孙老师竟然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了他挚爱的校园。孙老师在环县一中工作了13年,虽然先后三次请假看病,但他从来没有从心里真正放下学生,安安心心地治疗过一次。5月20日,孙老师带着对生活的无尽眷恋,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亡者灵魂归天去,留下几多未了情!孙老师走了,留下的是哭声萦绕身边的弱子寡妻,是夕阳中倚门期盼儿子归来的花甲双亲,是等待孙子为她养老送终的八旬奶奶。孙老师走了,学校领导舍不得,因为他正年富力强,是教学骨干,是学校的栋梁;同事们舍不得,因为他始终是一面镜子,在带领和激励着大家携手前行;他的学生更是痛心不已,因为在学生心目中,孙老师不但书教得好,更因为“他不是父亲,胜似父亲!”但是,倒下去的是坚强的身躯,站起来的是高大的形象。他的至诚至真,他的爱岗敬业,他的爱生如子……会被很多很多的人铭记,学习,传诵。

孙老师,你是我心中最可敬的人,你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本文作者系环县一中语文教师 黄波)

有一种幸福叫付出

5月20日,“孙扬老师去世”的噩耗在网上迅速传开,之前我和在座的很多同志一样,也只是听过孙老师的一些感人事迹,未曾谋面,他的去世让我深感遗憾。怀揣对孙扬老师的敬仰,遗憾还有一份好奇,我准备去参加他的追悼会。

5月21日,当我赶到环县滨江小区时,我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追悼会还没开始,孙老师的楼下早已聚满了人群。顺着挽联望去,人群中有我县领导,孙老师的亲友,同事,同学,学生,学生家长等等。让我震撼的是,是怎样的力量让几百人不约而同来到这里,来悼念这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民教师呢?

孙老师所代毕业班的140多名学生胸前戴着白花,抬着花圈,排着整齐的队伍前来参加追悼会。

“孙老师,是我们耽误了您的病。”

“孙老师,同学们都在等您回来给我们上课呢。”

“孙老师,您答应陪我们一起春游的。”

“孙老师,我这次月考进步了,您还,没给我奖品呢!”

“孙老师,我们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厚望!”

这是学生们的心声。

追悼会还没开始,现场已是哭声一片。“松柏苍翠含泪悲,杨柳挺拔弯枝痛。”挽联如云,恸哭如雷,身处那揪人肺腑的地方,谁又能不落泪呢?

记得我的一位同事陈羿舟,曾经回忆他和孙扬老师的第一次接触,他说,那是2000年秋季,刚刚踏进高中生活的他,从同学手中借的一份由孙老师主编的“摆渡”文学小报,读完之后,他被小报上的文字深深的吸引,从此便开始了他的文学梦。一天课间,他拿着自己写的几首小诗,满怀自信的去找孙老师。

走进孙老师的办公室,一间狭小的屋子里,除了办公用品和生活必需品之外,摆放整齐的书籍就是那间屋子最耀眼的“装饰品”了。说明来意后,孙老师让他留下班级和姓名,说等上完课,会仔细拜读他的作品的。下午自习时,孙老师将他叫到了办公室里,当时他看到自己的作品上,从错别字到用词,分节,逐字逐句地用红笔做了修改,孙老师对他喜欢并坚持写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他继续发扬写作精神,也为他的写作提出了宝贵意见,还借给他几本文学书籍,让他多读名作。告诉他,喜欢写作就要尝试各种文体,不能局限于诗歌。孙老师虽然不是他的代课老师,但就是在孙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他开始阅读各种文学书籍,发展了自己的写作特长。

听完他的讲述,我感慨万千,一个人的伟大并不一定要多么的惊天动地,一点一滴就行。这也让我更加想走近这位神圣的人民教师。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现在,我竟然会用自己浅陋的文笔来宣传和报道这位伟大的人民教师,还是他去世以后。

孙扬老师去世一个月后,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在环洲大地迅速传开,他所带的毕业班二本以上录取率100%,其中有两名学生同时被清华大学录取。一时间,孙扬老师成了环县人纷纷议论的人物,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陇东报,庆阳电视台等中央省市的媒体先后来到环县,对孙扬老师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采访。作为我县电视台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有幸也参与了采访,这也让我有机会全面的了解了孙扬老师。

1968年12月3日,孙扬老师出生在洪德乡的梁岔,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因为他是家中的长子,长孙,更因为他是叔伯兄弟五个家庭里,同代中唯一的男丁,一家人对他是非常疼爱,但家境贫寒的孙扬从小就特别懂事。

孙扬的父亲回忆说,“以前因为家里特别穷,一家人勒紧裤腰带给孙扬省下的白面馍,他总是舍不得吃,要留给爷爷奶奶。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每次回家,他都尽可能的多干活,然后又急急忙忙赶回学校去……”说完这些,年近古稀的老父亲颤抖的咬着嘴唇,泪水直往肚里咽。

妹妹孙天兰回忆说,“我哥小的时候特别懂事,五六岁就开始帮家里干活,我六七岁时,他就带我用木头箍的水桶,从五里多外的沟里给家里抬水,他十岁的时候就一个人,半桶半桶给家里挑水。那年暑假,洪水冲毁了山路,地里刚收割的小麦无法运回,为了不把农活留给年迈的父母,我哥心一横,一口气从地里背回400多捆麦子。”说起哥哥,孙天兰已掩不住心中的悲痛,放声痛哭起来。

从上小学开始,学习刻苦,品学兼优的孙扬一直都是村里人教育自家孩子的榜样,采访中我们得知,小时候的孙扬在得知大山沟里的很多孩子因为考上了大学,有了一份好工作后,他便立志要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环县工作的孙玉霞,是孙老师的小妹,提起哥哥孙扬,她已泣不成声,从她的叙述中我们知道,小时候,因为家里特别贫困,她几近放弃上学,后来在哥哥的资助和鼓励下,她才完成了学业,有了工作,也是因为哥哥的帮助,她才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孙玉霞哭着说道:“为了我,为了我们这个大家,哥哥付出了太多,没有哥哥,我也只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了,我的一切都是哥哥给的,这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情。”

除了对工作兢兢业业,孙扬老师把他的爱给予了家中的每一个人,他先后供妹妹孙玉霞完成了学业,为两个“光棍”叔父成了家,为爷爷和膝下无子的二叔送终,尽孝。

孙扬老师的妻子殷丽是个温柔贤淑的农村妇女,善良的殷丽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也没有稳定的工作,但多年来,她任劳任怨的帮丈夫打理着家务,不给丈夫拖后腿,夫妻二人从未吵过嘴,红过脸。她觉得,这个家虽然清贫,但很温馨。在孙老师的家里,我们见到了憔悴的殷丽,说起爱人,殷丽搂着孩子不断的抽泣,她清楚的记得,5年前,丈夫带她游沙湖的情景,那是他们夫妻多年来,最惬意也是唯一的一次旅行。那次旅程中,丈夫说,以后有机会了要带她游北京。今年3月,在北京被确诊为胃癌晚期后,病床上的孙扬拉着妻子的手说,“没想到,以这种方式带你游北京……”为这句话,殷丽不知抹过多少回眼泪。殷丽说,他们夫妻结婚十多年了,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还没有丈夫生病住院后照顾他的时间长,在丈夫的心目中,学生比谁都重要。

孙扬老师曾私下对朋友说,“我是最不合格的丈夫,也是最不合格的父亲。特别是自己的女儿,连二本都没考上,现在在山东淄博的私立医学院读书,这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女儿孙辰筱回忆,记得那是今年二月份,寒假过完,父亲执意送她上学,西安到淄博的火车要30多个小时,他们父女俩买的是硬座,天气特别冷。父亲的病情已经开始加重,他面色蜡黄,体质急剧下降,对他来说,硬座车厢里太冷,夜里,父亲冷得实在难以忍受,就对她说,“抱着爸爸…”说着就依偎在她的怀里。这是她第一次紧紧地抱着爸爸,整整一夜……她也几乎哭了一夜。返回时,为了及时赶到学校上班,父亲买的是站票,她至今都不敢去想,30多小时的路程,父亲拖着病体是怎样站回去的。我想,孙扬老师一定还想还女儿一个主动的拥抱吧!

采访中,环县一中校长张克裕说道,“孙扬同志病重期间,不曾向学校提过任何要求,他从北京看病回到环县后,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张老师,对不起,我影响了咱们学校高三年级的备考,影响了学校的工作。’他对前去看望他的同事,学生表达最多的也是歉意,他说,‘对不起,得了这个病,影响工作了。’,‘同学们高考最关键的时刻,我没能陪在大家身边。’他就是这样一个毫无私心,一心只想着工作和他人的人。”

孙扬老师请假看病期间,学校安排让道粉兰老师接任高三理(1)班的班主任,学生们因为思念孙老师,多次要求去看望他。但道老师和学校总是按孙老师的意思,告诉同学们:孙老师需要安心静养,治病。孙扬老师去世后,道老师的手机上收到学生们的短信,有学生说,“老师,您不该骗我们哪……”她无言以对,无法回复信息。学生要求参加追悼会,校长张克裕再也不忍心阻拦,他眼含热泪说:“让孩子们见他们的孙老师,最后一面吧!”每想起这些,悲痛就会涌上道老师的心头。

现在在复旦大学读博士的张佰隆依然清楚的记得,那是2008年暑假,他在看望孙扬老师时,他们师生二人谈及幸福时的情景,他问“孙老师,你觉得自己幸福吗?”孙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幸福,因为我的努力,老人能有安逸舒适的晚年,孩子能快乐的学习成长,妻子可以无怨无悔的帮我料理家务,因为我的努力,学生学习进步了,考上了大学,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在孙老师的幸福观里,有亲人,有学生,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的幸福就是对家人,对学生倾其所有的付出,他要努力让身边的人生活的更好,他因创造幸福而幸福。

44岁的短暂人生,22年的教学生涯。正如孙扬老师的好友,贾学洲在他的文中所说:“孙扬,一位率真豁达,执着坚定,朴实谦逊,乐观自信的中学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忘我拼搏,使每一个知道他的人回想起他时,都百感交集,肃然起敬。”我想,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时间的长短,孙扬老师用他短暂的一生,诠释了真正的“师魂”。

最后,我想点燃一盏心灯,告诉天堂的孙扬老师,“很多人因为您无私的付出,改善了生活,改变了命运,您让我们真正懂得了,有一种幸福叫付出。孙老师,您对幸福的定义,将在我们每一个人心里永远延伸,孙老师,您,一路走好!”

(本文作者系环县电视台记者 王茸)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